第14章 算总账(1 / 3)

八月十五一过,就该摘梨了。

本来说好了从此不认大儿子的老太太却把宋青山给叫回去,帮她摘梨去了。

梨树嘛,又高又直,非得搭个梯子不可。

围观的孩子特多,全都口水流的吧吧的。宋青山是从村队借来的梯子,搭着架子在上头摘呢,不一会儿,满树的梨就全叫他卸进筐子里了。

“那边树叶子底下还压着一颗呢,你瞅瞅,再瞅瞅啊。”老太太说。

宋青山拨拉着树叶子“妈,没了,全摘完了。”

“那上面的字儿,还在吧”老太太突然就说了一句。

宋青山抿了抿唇“什么字,树上能有字儿,妈你也是真新鲜,没有,什么都没有。”

但其实,上面歪歪扭扭的,刻苦着宋庭秀仨个字儿呢,大概写的时候小,随着梨村越来越大,越来越高,它随着树皮形成了一道道的裂纹,除非剥皮,是消不去的。

这几个字儿,还是当初苏向晚刚嫁过来的时候,自己写在上面的。

她那时候是个傻姑娘,认识的字不多,这估计是她所认识的,最复杂的字儿了。

宋青山提着梨笸低头,就见老太太笑的别有深意“下来吧,咱回家,吃梨。”

宋青山给围在旁边的金贵和宋福一人给了一颗梨,然后大手一抓,抓了至少五六颗梨出来,指着驴蛋撩起自己的衣襟,说“去,带回家给你妈吃去。”

老太太心说,儿子是不是傻啊,媳妇儿把弟弟的名字刻在树上,随着梨树都长成个疤了,他还能给她梨吃

不过,她还是笑着说“狗蛋,驴蛋,快把梨拿回家去,拿回去给你妈吃。”

当然了,忆苦思甜嘛,老太太扶着儿子的手,还得讲点儿当初从小把他养大,有多么的不容易,以及五八五九的年月,她是怎么带着全家人熬过来的。

说到动情处,不免要扶着老大哭上几声。

当然了,要说老太太不容易,那是真不容易,庭秀和青山俩是双生,还生在四一年,为啥苏向晚给吱吱喂血的时候,全村人动容,就她不奇怪,那就是因为,她当年,也是那么过来的。

宋青山和宋庭秀,就是咂着她的血长大的。

既然老妈忆苦思甜,宋青山也不免要安慰她几句“你不要操心别的,只想一点,饿着来,饱着去,儿子一定伺候您到老。”

“就你媳妇那样子,能伺候我到老”老太太才不信这个,红了眼圈儿,她说“老三媳妇就不说了,三病九灾的,老二到现在就因为你媳妇的闹腾,这十里八乡,就没有一个敢给他说媒的,家里就你媳妇一个儿媳妇,我都怕我死了,没人埋棺材哩。”

“媳妇是媳妇,我是我,您是喂血把我和庭秀俩养大的,您病了,儿子给您端汤送药,您要真的去了,没人埋,儿子一人背棺到坟上,您就放心吧。”

孝顺不在于言语,而在于行动,要说宋青山的孝顺,老太太那是知道的。

但是,这个世界上,并不是说孝顺的儿子就能得父母的宠爱,事实上父母的爱和过意不去,是两种东西,所以,老太太就还得多说一句“你们兄弟好不算好,要拉着老三一起好,才叫全家都好,明白不”

时时,她是忘不掉她过意不去的,相对较弱的三儿子的。

狗蛋人狠话不多,心眼当然也没驴蛋的多,揣起梨就跑。但驴蛋的心眼儿却要贼的多,棍子一竖,他提前窜到老房,就躲老太太的堂屋里,那张供着领袖像的八仙桌底下了。

你想想,无事献殷勤,非奸即盗啊。

孩子总得偷听偷听,奶奶跟爸爸俩聊天聊的这么眼热,会不会到最后,再坏上妈妈一水呢,对吧。

果不其然,一会儿,宋青山和老太太俩就进来了,进来之后呢,看着四处无人,奶奶就哭开了。

无外乎那点事儿,什么苏向晚用浪琴表换宋庭秀在部队上的地址啦,什么她要不是怀着孕公社不让她走,她早就走啦之类的。

驴蛋越听越气啊,还想听听爸爸要说啥呢,没想到奶奶居然直接就来了一句“这样吧,青山,你俩离婚吧,你带着仨孩子回来,让向晚另找去,她那个妇女你收拾不住,妈啊,慢慢儿的打访,保准给你找个好的,成吗,咱就说从此实话,三条腿的驴不好找,两条腿的个,心里只装你的女人还不好找吗”

驴蛋轻轻拍了拍自己的额头,心说,这个爹要是敢答应,自己就跳出去,敲他一棍子,然后再转身,走人。

“妈,老二要转业的事儿,你知道不”宋青山却是问了这么一句。

老太太一脸茫然“我不知道啊,老二在部队上呆的好好儿的,为啥也要转业”

宋青山说“现在各个单位都在关闭,人员全在下放,部队上更是大清洗,大换血,稍微品德方面有点瑕疵,或者说风纪不正的人,全部都得退伍。你给庭秀写的,告向晚的信啊,估计是给领导看到了,所以,部队现在要让他转业。”

老太太一下就愣住了“就那点事儿,能让一个连级干部转业”

宋青山拍了拍他妈的肩“所以,往后甭提这些了,你要再整天四处嚷嚷家里的丑事儿,估计庭秀连工作都落实不了,毕竟单位就那么多,谁愿意接收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