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 423 章 皇子寿宴(2 / 3)

咳,臣失礼。”

“无碍。”

日常稍微有些变化而已,又没有影响韩盈的工作,改了就是,刘彻自然不会在这上面多纠结,比起来这个,他更在意顾迟学的什么:

“若论释传,左传不如公羊传,他应该另寻贤师指点,正好,他写的这些也与公羊一派相和。”

闻言,韩盈眼皮微跳了一下。

‘儒’这个身份,在后世意义上比较狭隘,只是代指研究孔孟理论与四书五经的儒学,但在如今乃至更早的时候,它的含义更加广泛,可以说是文人的统称,除了墨家因为已经形成了严苛的组织被划分出去外,后世为了区分所划分的道,法,农之类,在早期乃至现在,都只是一种学术思想,‘儒’士都可以学习。

这也是为什么会遵从孔

子的荀子(),教出韩非子和李斯这两个法家徒弟。

因此㈠()_[((),哪怕是继承孔子理论的‘儒生’,内部理论也有着严重的分歧,就比如孔子所做的春秋,仅在战国,就发展出各种理论截然不同,甚至针锋相对的思想观念体系,而这些人著书立传,最有名的便是《左传》《公羊传》《谷梁传》。

左传一派,轻天重民,讲究民本思想,但同时也提出天人合一,国变而礼治不变,公羊传一派,谈改制,宣扬大一统,同时对历史规律开始探究,有了‘三世说’的历史哲学理论体系,最近一段时间还推崇大复仇理论,而谷梁传一派,更强调君王的权威,讲究尊卑贵贱,各居其位,各司其职,并在意礼义教化和宗法,同时排斥政治更迭与社会动荡。

总之,虽然都是儒,但其思想理念截然不同,攻讦严重,又由于他们都顶着‘儒生’的统一身份,各自的理念又有皇帝需要的部分,所以刘彻只能同用,而目前来说,他更青睐于公羊一派。

在讨论顾迟的时候,韩盈敢搞点鬼,恶心下皇帝,顺带着营造出与顾迟感情深厚的人设,但在涉及儒家,乃至意识形态争端的时候,她就不敢那么随意,就怕现在把顾迟,连带着自己和女官也给牵扯到这里面去。

在心里快速分析刘彻语调,心态,在确定他只是随口一提后,才姿态轻松地说道:

“其实于臣而言,顾迟多跟东方朔学一学更好,幽默风趣,还能多写些杂篇,更不至于被明公教成老学究,可惜他太过随性,若是顾迟跟着学了去,那臣可就要头疼死了,只能让他不拘泥于一点,博众家之长,挑些自己喜欢的来学,也不必非要成什么大家,增添些阅历即可。”

汉武帝时期特立独行的奇葩很多,东方朔就是一位,他妻子更换的频率极高,几乎能达到一年换一个的水平,颇被大臣们诟病。

不过,对这些女子而言,这也不一定算是坏事儿,毕竟别的大臣得了皇帝赏赐都是置田贿赂,东方朔直接赠送给女方,也因如此,愿意与他结亲的人家还不少,但对于东方朔这么做的动机,大家还是怎么想都想不明白。

而对于刘彻来说,东方朔是个很有意思的妙人,言辞机敏,行止颇令他开心,只是有些时候也的确让人头疼,做个近臣不错,夫婿……那可真是要命。

“也是。”

刘彻略微颔首:“多学些书总不是坏事,不过也不必沉迷儒书,现今不是也有人写杂记吗?他日后也可以写一写嘛。”

行吧,最后又回到催更上面了,这个话题足够安全,韩盈不想再绕,于是便赞同道:

“是,臣定会催促他多写些杂文来。”

在看地形图的顾迟重重打了几个喷嚏,完全不知道自己真多了个日常写文任务,还有字数规定,不确定要写多久的那种。

虽然听起来有点悲惨,但给天下之主写文,不知多少人抢破脑袋都求不到,哪怕顾迟无法把它变现成政治资本,仅是赏赐,以及更重要的成就感与自我价值的实现,都能让人在精神上得到极大的

() 满足,而且,这些杂文被皇家收录,那传到后世的可能性就更大了!

华夏第一位有名有姓的奇幻小说家什么的,也是挺不错的啊。

韩盈想得没错,后世的顾迟还真有这么一个身份,只不过,历史的发展远比她想得还要魔幻。

由于顾迟在皇帝要求下,不得不大量书写仙鬼,而为了让自己的故事更有逻辑性,他吸收了大量的现有神明体系,又在韩盈的影响下,粗略地设了一套有点儿类似于后世天庭和功德成仙的体系。

这套体系,在两百年后佛教传入,本土道教创建抵御时,起到了极大的作用,采取这套体系的道士给他安了个‘引神仙’的身份,负责点化神明,与各路神仙有半师之谊,于后世新编写的神话故事中出场率极高,堪称家喻户晓。

而作为顾迟身份更高,治国有方,推动医学发展,以及将汉武帝寿命延长到八十一岁高龄的妻子韩盈,也在神话体系中,得了一个更高的‘司命神君’身份,主管天子寿命与臣子爵禄,也就是升官发财,还有个医药进步的职责,因为神职范围太符合所需,于是香火供奉直到现代都不曾断绝,也是极为神奇的跨界发展了。

此是后话,现在更吸引大家注意的,是皇子刘据的寿宴。

虽然韩盈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