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 386 章 军情来报(2 / 3)

镫,同时具有极高组织性的汉军,面对人疲马乏匈奴军队属于降维式打击,几l乎是一面倒的屠戮。

至于为何是几l乎——

随着几l轮休反复冲刺,有一边汉军的冲击节奏的衔接明显和其它汉军不同,很快让内里的匈奴人抓住了机会,在付出数百条人命过后,他们撕开了一个口子,紧接着便出现了第二个,第三个……

韩盈微微皱眉,很快,她意识到了问题在哪儿。

骑兵握住长矛等武器俯冲是够强,但它也有明显的弱点,必须保证足够的冲速,也就是说,面前让他冲锋的人不能太多,三排,四排就是极限,不然马踏死前两排之后,速度就要减缓,失去自身的优势,而团团围绕在一起的匈奴,意外达成了五排以上步兵的状态,汉军士兵一旦冲的太靠内,便会陷入其中,随即便会被对方斩

杀。

这一万五千左右埋伏的骑兵(),其中有一万应该是卫青从长安带来的精兵?(),对命令的理解与执行力都强到离谱,能够控制着自己不陷入这种危险,并保证三列队单独来回冲锋的节奏,不给匈奴骑兵喘息的余地,但边疆的军队远达不到这样的素质,更要命的是,他们追袭而来,自身和马的体能本就不足,太容易让匈奴骑兵抓到机会了。

看着战场上一直未动的预备终于被启动,韩盈微不可查的摇了摇头。

细化到三列队,又启动备用军,这战役已经打到后半截了,很快两波人就要胶着在一起厮杀,卫青无法再进行变阵或者其它调整,只看双方谁兵多人多武器是否够锋利,而三列防线太过于单薄,即便武器占优,匈奴人靠堆命仍旧能堆出来一个口子逃出生天。

不过,虽然结果已定,但这种胶着状态还是能再杀一部分敌军的,而且……现在细看战场上的情况,能和汉军拼杀的匈奴人并没有她想的那么多?

看着移动黑点少了三分之一左右的韩盈想了想,随即还是放弃了计算战果。

反正一会儿就能听听战后计算,比在这儿估算准确多了!

就是这个‘一会儿’等的时间着实有些长。

等韩盈将带来两个饼就着水慢慢吃完,匈奴人才开始零星的突破往外逃,韩盈又等了大约十五分钟的样子,才出现成队的逃窜,她算了算了一下时间,给留下斥候去通知宋琳等人动身的任务,而后又在原地等了半个多小时,匈奴人已经溃逃差不多了,她这才转身找马下坡,往之前确定的指挥营处赶。

和电视剧演的不同,别说主将,就算是什伍之间,那也是普通兵在前,什长在后,绝对不允许带头前冲的情况,这不只是保命的需要,更重要的是这样才能维持军队的组织性,整齐的士兵队列总不能所有都一心两用,一面关注着军旗发出的信号,另一面和敌人拼杀,必须由专人去看军旗,同时下达命令,而能让自己命令发出能够得到执行的,必然是队伍中的最大的那个上官。

这种情况下他带头冲锋,死不死不说,上级的指挥是一点都看不见了,在偌大的战场上,不服从指挥只往前冲,那就是带着所有人送死的节奏。

而上万人军团的对决,更需要主将的指挥调度,也就是尽量在高处确定敌方情况,又或者通过派出斥候,散兵确定敌情,而后发号施令,调整军队各方阵如何应对,大多数情况下,主将亲自领兵下场,那只会是两种,要么自己军队组织已经崩溃,主将带着自己的亲军最后冲一波大的,看看能不能救回来,又或者直接逃跑。

当然,以上是大多数情况,一些剑走偏锋,喜欢用奇兵的主将不在此列,比如李世民,不过这位浪之前,也是在认真确认过敌方军队军阵弱点在何处之后才下场的。

目前来说,卫青仍介于用正兵与奇兵之间且偏向于正兵的状态,具体潜力未知,反正这次他没下场,一直在指挥,韩盈过来的时候,他坐在战车里,闭着眼靠在后方的旗杆上,额上还挂着汗珠,看起来疲

() 倦到了极致。

韩盈看了眼已经开始西斜的太阳。

埋伏需要多长时间不好说,这场战役从午时多打到现在,怎么都得有四、五个小时,在这么长的时间内,卫青需要精神紧绷的,时时刻刻注意着战场上的变化,并分析有可能出现的情况,紧接着就要做出调整——这运算量简直高到可怕!

要知道,他可是同时关注匈奴整体的动向和五个己方军团,而匈奴人在何处出现的情况需要想就已经够多了,而己方军团的应对,至少有前进、后退、向左和向右四个选项,五个军团加一起,那就是二十个可能,还要迅速分析这二十种可能带来的后果,哪项是最优选,更让人头皮发麻的,是每一项选择至少决定着两千人的性命,同时还有可能对战役带来极大的影响,一旦选错,己方就会走向溃败,这压力——

韩盈非常有眼力界的放弃了上前打扰,她左右望了一下,立刻乐了,不远处站着,怨气满满的高级将领就是公孙敖啊!

脚步一转,决定逮着他继续薅一下确定战损和后续安排的韩盈还没走过去,突然听到一阵急促的马声传来。

她心里咯噔一下,过去一看,发觉来人竟是鲁都尉和蒋师,以及一个两手分别被绳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