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43章 论坛体后世番外二(2 / 2)

来,让世人皆知才对。

三百五十三楼:不要扯别的,确实没什么争议,承华大帝不仅是我们大安民族的精神象征,还是瑞国、新国、东阳等国默认得共主。

三百七十楼:楼主又当又立,确实……

三百九十三楼:就凭沈皇夫虽然晋升到一人之下,万人之上的权臣之位,依旧奉公守法,甘当承华帝座下最忠诚与最坚定的执行者。

在正史与野史上,一生没有传出任何绯闻与污名,就足以让我对承华大帝敬佩到五体投地。

四百楼:(引用三百九十三楼)你该敬佩的难道不是沈皇夫吗?

四百二十七楼:就凭后世的许多大人物,都公开承认自己的偶像是承华大帝,而不是正宁帝与中正帝,就该知道承华大帝的地位,前无古人,后无前者。

四百六十一楼:合理怀疑,上面肯定还掌握着许多没有公开的史料,即便如此,承华大帝依旧是yyds。

四百九十五楼:看看有多少历史学家都争相投入到大安史,尤其是承华帝一生的研究上,就该知道承华大帝的地位。

五百零一楼:啧啧,外国都在忙着研究未来,我们华国却一直沉浸在缅怀过去的辉煌中,自我感觉良好。

再这么下去,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底子再厚,也会被外国超越。

五百一十二楼:(引用五百零一楼)附议,这么下去,华国迟早要完,到那时,三圣再怎么强,也没本事从万民墓中钻出来,帮你们重振国威。

五百二十九楼:(引用五百一十二楼)这货的成分不是华奸,就是外国人,鉴定完毕。

五百四十三楼:(引用五百二十九楼)虽然、但是,不管人家是什么成分,这话说得也不是没有道理啊。

三帝加起来,共在位将近一百年,将大安发展到最鼎盛的程度后,后面的继位者不争气,有的吃老本,有的当败家子,才有了后来的改朝换代。

五百五十楼:无论在任何形势下,都要坚持以农业生产为基础,以人为本的原则,努力发展科学技术

让大安在各方面,尤其是国防武器装备方面,始终保持世界领先水平,是承华大帝留下的发展方针。

也是大安纵然没落过,也能迅速重新崛起,站回世界之巅的秘诀。

外国研究的是要如何在未来追赶上大安的步伐,而我们华国,早在千百年前,就已经在承华大帝的带领下,走向正确的方向。

这么宝贵的历史经验,我们自己不研究,难道要留给那些外国人研究吗?

五百五十八楼:(引用五百五十楼)说得太好了,就是这么回事,我们的历史,是祖先们留下的智慧结晶,我们当然要铭记,要研究。

五百八十二楼:承华大帝的功绩烁古辉今,敢不认同承华大帝的安人,都是数典忘祖之辈。

六百零三楼:(引用五百八十二楼)你这话说得真是太过武断了,容易引战。

应该说,希望所有不认同承华大帝的人,都能自我开除大安民族的身份。

六百二十一楼:赞成,总不能一边享受大安民族身份的福利与庇护,一边指责别人不该沉湎于历史,缅怀三圣的功绩。

没有那些光辉的历史过往,大安民族如何能有今天的地位?这种行为无异于是端起碗吃饭、放下碗骂娘。

七百三十楼:楼里有些人的言论,让人看了实在生气,自以为是的嘴脸,让人作呕。

都怪承华大帝太过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与研究,推广高产作物的种植,让你们祖上吃饱了饭,从而有机会生下你们这些忘祖的后代。

眼看自己开的这栋话题楼越盖越高,讨论的话题越来越偏离主题,一篇篇情真意切的小作文相继出现,被指‘茶’的楼主心情十分复杂,但他再也不敢发声。

八百四十五楼:好好的一栋楼,我们要文明,不要为一些没心没肺的人,将这里吵得乌烟瘴气啊。

话说,你们知不知道一个传说,说是正宁帝生前留下的有份手札,里面记录的有他与承华帝相处的日常,不知是真是假。

八百四十七楼:真的假的?

八百五十九楼:假的吧?这么私人的东西,被正宁帝带入皇陵陪葬的机率很大,那可是万民墓,谁敢去考古?最近转码严重,让我们更有动力,更新更快,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模式。谢谢:,,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