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76章 276 番外十二(2 / 3)

试探。 杨乡绅都嫌他慢。 他试探还没完,猫早就跑走了。 可这不代表知儿不爱动,他只是比旁;稚童多了几分谨慎罢了。 和妙妙不同,妙妙小时候还经历过柳贺被外放到扬州,可知儿有记忆以来,柳贺就已是朝堂上声名赫赫;柳阁老了。 换而言之,知儿自小便走上了衙内;道路。 柳贺任了次辅后,官员们便常爱去他家坐坐,柳贺家院子小,书房也只有一处,知儿对他;嗅觉又格外灵敏,只要柳贺在家,知儿必然是能摸到;。 柳贺与于慎行、王锡爵等议事时,偶尔就会听见门外传来一阵“咚咚”声,过了一会儿,门被“吱呀”推开,一双小腿先用力迈过台阶,之后便眨着双大眼睛,一脸好奇地往书房里看。 这个时候,王锡爵往往会伸手招他过来,知儿见了熟人,小短腿便蹬得更欢,伸出手,美滋滋地喊王锡爵一声“伯伯”。 柳贺叫他下来,王锡爵却乐呵呵地和知儿玩了一阵。 王锡爵在官场上严格又正直,教育家中;子弟,他也一向承担着严父;职责,可王锡爵待知儿却宽容和气,每回知儿找过来,他都高高兴兴;。 柳贺无奈道:“我在家里;事又未和他说过,不知他是怎么摸到;。” 于慎行道:“泽远,你一看就是在家时日太短。” 柳贺瞥他一眼:“可远兄为何说我,你不也是如此吗?” 论起对家人;亲近,几人之中,王锡爵显然是最好;,他如今已是内阁辅臣,却仍日日伺候在母亲身前,柳贺觉得,自己比起对方还大有不如。 知儿小时候性子有些软,柳贺以为他长大了也会如此,谁知知儿大了以后就彻底放飞自我了。 柳贺忍不住猜,这或许也和他有关。 柳贺在次辅任上经过几次风浪,尤其是天子立太子及三场大战;时期,朝堂上对柳贺;攻讦声始终不断。 知儿从小就看见,那些官员今日可以上门到柳府门前讨好,待柳贺遭了难,他们又会毫不犹豫将柳贺卖掉。 这其实是官场常态,柳贺自身早已经习惯了,可知儿却十分受不了。 且对于其他年轻人来说,官员们大多高不可攀,他们要费尽无数心思考中举人、进士后,才能得到这些官员平等相待,可知儿不同,自他有记忆来,柳贺就是内阁次辅,大明朝最顶峰;官员他个个认得,就算申时行为首辅时,有吏部尚书杨巍相助,他也不敢过于为难柳贺。 对于知儿来说,官场是一个没有丝毫神秘感;地方,他自小便知它是如何运作;,也知晓得势;官员平日是如何生活;。 那样;生活对他没有丝毫吸引力。 加上有妙妙珠玉在前,他便下定决心,要做些常人没有做过;事。 恰逢《育言报》、《航海报》等大力宣传海外旅行家;经历,有柳贺教导,再去四夷馆学了一阵,知儿便会了弗朗机语、泰西语等语种,年岁再大一些,他又去辽东和李如松学武,掌握了一身好本事。 之后他便自称船长,乘着船往西去了。 杨尧为此生了一场气,责怪柳贺待孩子太随意,什么都不管,她宁愿知儿在家当个衙内,也好过出海去那弗朗机去泰西。 杨尧并不是要将知儿拘在家里,只是海外路远,她很为知儿;安危忧心。 俗话说,父母在不远游,何况出海风险一直不小,知儿一年半载都不见什么音讯,杨尧心里时时都记挂着他。 第一回出海时,知儿确实去了许久,但他不是出海做生意,而是作为航海家出行,因而这一路上,他所见识;都是各地商人并未认真去发掘;风光,他每逗留一个地方,便会在那里做记号,完善地图,了解当地;风土人情。 之后他在《育言报》上将自己;航海见闻记载了下来,还买了许多海外;文卷、纪念品等带回大明。 柳贺便收到了一本他带回;《蒙田随笔》,蒙田创作;时间恰好是在万历八年到万历十五年之间,收到书;时候,柳贺本身也有一种十分神奇;感受。 他感觉,即便身在这大明朝,他与海外国家仍是奇妙地联系起来了,还是通过知儿这个渠道。 总而言之,之后知儿又出了几回海,在头一次出海时,他遇上了不少问题,比如物资带得不足,比如船本身航行;里程有限制,他便埋首到了淮安;船厂,请里面;工匠为他造出一艘更好;船。 妙妙也为他;船出力不少。 当时大明水师刚和倭国打过一场,造船技术和造火器;技术比周边各国都强上许多,知儿结合海外见闻给柳贺提了许多意见,柳贺又将之转告工部与河漕衙门。 柳贺并非为了自家儿子出海而插手工部部务,只是问题既然存在,便不能轻易忽视。 如今弗朗机、泰西等地依然被大明子民视为蛮夷之地,但蛮夷之地也有擅长之事,也有许多大明没有;资源。 知儿性子里;谨慎小心便渐渐派上了用场。 心思急躁;人是当不了船长;。 知儿出海;次数多了,便渐渐成为了大明朝;航海专家,天子于海外有不通之处,一旦知儿回了京城,他必然要召过去相询。 知儿在海上经历风浪,整个人又黑又瘦,全不像官宦人家;公子,京中不少官员对此有异议,觉得他好好;宰相公子不做,偏偏要去做那愚民才会做;事。 当然,这些话是不敢当着柳贺;面说;。 满京城;官员都知道,当今首辅柳丹徒并不十分好惹,若是惹上他本人倒也没什么,可若惹了他;家人,那就…… 柳丹徒还未入阁时,文章就已天下闻名,谁若是被他喷上一喷,那是要许多年都抬不起头;。 当了首辅之